這本書是緯媽送給我的..看了好幾次...從書中學到並糾正我對生病用藥的錯誤觀念
最近冬天身邊親朋好友的孩子..一直生病吃藥不停循環
孩子受苦..大人辛苦...
我就想到一定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
書中寫的大部分...我都有跟2位(小兒科 + 耳鼻喉科)醫生求證+網路相關資訊確認..都是事實...但是我們卻有錯誤的認知...
我今年就開始修正面對生病的態度..秋冬開始..昀晞多少有流鼻涕/咳嗽...
我就是勤吸鼻涕..多灌水..多曬太陽多活動...
醫生開的[安慰治療]的感冒藥擱一旁..連醫生都說能不吃就不吃
吃了只是舒服一點..並不是[治療感冒]
那如果孩子沒有太不舒服..何必去吃那些化學毒物?
舉例:
如果鼻涕是免疫力對抗鼻腔細菌病毒的產物..那吃藥只是抑制鼻涕產生..並不是消滅細菌病毒
反而因為鼻涕被抑制而助長了病毒威力!!
吃藥越多越產生抗藥性..反而降低身體的自癒力
這就是為何很多人看了很多中西醫..都沒有好(只是感冒而已?)
以下書摘來自博克來:
「原來孩子擁有這麼棒的力量」──讓父母安心,寶寶生病時不需驚慌失措!
爸爸跟媽媽們的重要任務,就是誘發孩子們的「自癒力」以及為他們提供一個健康長大的環境。但很遺憾地,小孩子生病與受傷是無法避免的事。本書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,提供給家長們一起積極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。不只是寫給新手父母,也是一本獻給所有跟養育小孩有關的人的快樂建言書。
◎這些問題,關心孩子健康的你知道嗎?
.自癒力vs.藥物力為9:1,醫生只是幫了小小的忙而己
.孩子健康的關鍵是「水」,「能吃.能睡.能玩」是媽媽判斷的標準
.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性沒有關係,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
.止咳、止流鼻水、止痰這些藥物,只會壓抑對抗病菌的反應,並不能治療疾病本身
.腹瀉要吃的不是「止瀉藥」,而是「整腸劑」
.不要被便便的顏色、形狀跟次數所困惑,孩子情緒不錯的話,就不必太擔心
.「不包尿片」最好在小孩子長到聽得懂大人說的話之後再開始訓練,兩歲開始也不遲
.先別急著糾正孩子偏食的習慣,心靈的安定比身體的營養更重要
.抗生素就是抗菌劑,不只殺壞菌,好菌也會消滅。對病毒引起的感冒更是無效
.孩子生病,正是讓母子親情更緊密的機會
◎越早知道越安心
1感冒後,小孩子會變得更強
2發燒不是壞事
3咳嗽、流鼻水、嘔吐、腹瀉,都是身體的防衛反應
4把病治好的,是藥物嗎?
5小孩子們都有很強的恢復力
6瞭解疾病的進展過程,就能安心照顧小孩子
7居家照顧的關鍵字就是「水」